碎碎念杂谈

5k words

上课摸鱼看了7月新番费马的料理,虽然看之前觉得应该是食戟之灵的下位替代,最终看下来,开头那一段和食戟之灵男主幸平在前辈法餐厅实习那一段如出一辙,而且这设定也太离谱了,和数学也没一毛钱关系,男主能反推出料理的组成,这只能说明味觉敏感,作者为了贯彻数学这一主题,男主什么超能力都往数学上推,只能说轻小说套路是这样的。

虽然槽点满满,很多地方都透露着作者对一些内容缺乏实际的认识。不过里面有一点我记得还挺现实。男主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失利,最后却选择了做料理。这个看似不合理的地方,我觉得却觉得最合理。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总是获得不了成就感,他内心深处就会潜意识的排斥他。而且这个现象不仅仅会出现在实际上的失败,就算是心理落差,期待中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如果出现差异,这种心理现象就会出现。

这种心理现象是正常的,但是有一种情况很致命。比如说一个孩子从小被人夸脑子聪明,学习好,自己无论会不会主动承认,他心里面某种程度上就会产生出这样的认同,同时还会让他产生很强的自尊心,情况就会更糟糕。这种自尊心好听点叫自信,实际上是自负。在小时候,一切都很好,生活很单纯,学习的课程很简单,他感到自己似乎真的是天才。在成长过程中会一直强化这样的自我认同。在青春期时,我们会有一种世界以我为中心的错觉,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刚开始形成,但是逐渐的大家会认清,世界并不会围着自己转,没有人会包容着自己,自己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重要。但是这个孩子却不一样,这一切很违反他一路成长过来的经验,一个很小的心理落差会打碎他已经形成的对自我的认同,他开始怀疑自己,思考这是为什么,他是天才,天才只要很少的努力,就能成功,所以他首先排除了努力的问题,然后他开始有点焦急茫然,他告诉自己,没事一次得失没什么,下次就好了。但是待到下一次,可能不是单纯的心理落差,他出现的第一次失败,这次失败让他很震惊,他觉得是不是自己出现问题了,这种天赋的能力是不是开始丧失了,或者怎么这么了,他开始胡思乱想。就算下一次可能成功了,但是他已经开始出现自我怀疑,最大的优势自信变成了他外表表现的满不在乎,内心其实一团乱麻,虚张声势,落败的趋势已经开始。最痛苦的阶段是,和自己差不多水平的已经把自己狠狠甩下,比自己差的要赶上自己,或者已经超过自己了,会让他对自我价值的判断丧失。

其实到后面,他可能尝试努力,可能会起效果,因为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在某些领域真的很擅长的人,这与他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关,但是事实上大多数人在在某个方面中规中矩,或者有点突出,有一点天赋,依然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做的好,这种接连的失败会让他自然而然的想要离开这个东西,如果这个时候还能出现另一个让他找回自信的地方,他绝对会义无反顾的把自己全身心转移到那个方面。就跟谈对象一样,在一个人感情失意的时候去安慰他,会让他把对另一个人的情感转移到你身上来。而且差距一旦拉开,马太效应会让他更加觉得努力是没用的,错误归因到,原来是自己天赋不够了。就像赛跑,速度都差不多,你稍微领先一点,正常跑下去,你和别人之间总有差距,但是你突然摔倒了,你爬起来发现别人都超过你了,你继续原来的速度追,你会发现,怎么也追不上,是因为你需要加速度,需要比原来更加努力,才能赶上差距。这不仅仅是行动上的,你还得要顶得住心理落差,顶得住一次次失败和压力,还有周围人的议论,要忍受期许的目光变成一段时间的失望,才能奋力冲回去。这就为什么会有马太效应。

这不仅仅是学习上,任何领域都是这样的,而且这个夸耀产生的陷阱很容易出现,你如果在一个方向被别人夸奖,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你真的是那种小说里面的天才,你在某个领域能取得超越同龄人,显得比别人擅长是因为你可能比别人起步早,因为兴趣或者某些理由比别人付出更多时间在上面,这种时间是潜形的,可能你经常阅览相关的内容,在生活了更加留意相关的内容,这种一定不是刻意的,是你下意识,最重要的是,你在刚开始学的时候,你会努力弄明白相关的问题,简而言之,就是你有一个好基础,而且越学越想学。但是当你发现你比别人好像很擅长这个的时候,这就说明,你忘记了你之前做过的努力。人总是在会在学明白一些东西的时候,会忘记当时的自己。可能你会反驳我,但是你可以想象一个例子,有没有看过这样的视频,家长教孩子教到崩溃,你似乎永远想不明白那个一年级的小孩子算不明白两位加减法,是因为你忘了你也犯过很类似的错误,每个人绝对都会犯,只不过有人犯的多,有些人犯得少,这个区别就是个人的习惯和思维,而不是聪明与否。你会想为什么会犯这么傻的错误,这是因为你会了,算数足够简单和基础,不用你对其充满热情,很多人到最后都会算,无论你什么学历,年龄,是否喜欢数学,是不是所谓的聪明人。充分理解了这种思维方式,你回头看,原来就是这么回事,你会无法理解当时你为什么觉得难,会很难对同样境况的人产生同情。我小时候语文考试,一道题是 开开心心 快快乐乐 然后让你写相同结构的词,我写了个AABB,我现在想想都想笑,人家的意思是让写AABB式的词,我直接来个AABB,我当是写就觉得怪怪的,但是想不出哪里有问题,是因为我没有这道题是想考AABB式成语这个概念,而且语文上写个英语也不妥。一个东西如果你很难理解是因为你没明白它的思维和方法,如果你思维方式对了,看问题的角度对了,剩下的只要手生手熟而已。在你忘却了你的来时路之后,夸耀陷阱就来了。所以就有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嘛。

这只是我针对这个动漫提出的关于夸耀陷阱的,实际上评价还有关于批评的。批评也并不一定是好的,虽然古语常说,良药苦口利于病,忠言逆耳利于行。但是药得对症才有用,批评得也需要对症。古人说这句话是为了让你在接受正确的批评时候,听不了难听的话,产生逆反心理。但是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很多是具有利他属性的,这个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,说这个人好,那这个词语是具有有利于社会和团体的属性的,比如说无私奉献,个人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害,产生出有利于集体利益的行为。这不是说无私奉献是错误的,不能看不得别人好,自己的利益不能受到一点损害。这里只是想说,要客观看待评价的这个属性。批评也是,你这个人自私,别人在这样评价你的时候,暗藏着你这个人就想着自己,可能他的利益被损害了。这里还是不要产生出,别人的评价是有利他属性的,他这么说我一定他觉得这样做有利于他了,或者这样损害他了。理解不能二极化,有利他属性不是说没有利己属性。比如说无私奉献,你在集体有困难的时候做出牺牲,那之后集体有利益的时候,也会第一个想到你,当然你不能讲歪理,说我奉献了,后来到我用的时候,或着有什么好处的时候,没轮到我。这样的例子我都立刻冒出好几个,这是另一个问题,比如说你奉献的对象的选择,你找一个缅甸园区,你跟他说,我要为你奉献,然后你等着他给你回报?而且一些奉献是不求回报的,我可以为我的祖国和民族奉献生命,抵抗外敌的时候革命先辈也没人讲,等国家给我发两个钱我再去,没不给那我就跟敌人混了?所以这个是另一个问题,我想说的是有他属性不能说明评价就是坏的。但是我们一定要客观的看待别人对我们的评价,一些人可能是因为嫉妒,看不懂你好,用来攻击你的,一些人可能出于真心,希望你好给出批评和赞扬。但是最了解自己的就是你自己,不能被别人的评价左右了。
所以,根据上面的,我明白了几点道理,

1.不要减小他人评价对自己的影响,应该对进行自我评价。
他人的评价是外在的,世界上很多评价是结果为导向的,很多事情真的是成王败寇,就像考试,你的确付出了努力,但是暂时还没有收到回报,或者回报很小,虽然有人会肯定你的努力,但是他们依然会带有结果为导向的评价,这也说明,做事要尽量以成功为目标。如果你被外界声音左右太多,沮丧,想逃避的心情就会不断涌现,这时候最好多选择对自我评价。

2.做到自我评价不应该和别人进行比较,和自我进行比较。
自我比较的评价标准很简单,和昨天的我有什么区别,可以写出这个区别,自己在心里骗自己一时很简单,但是写出来,之后看自己会不会很想笑,就知道有没有骗自己了。
和他人根本没有可比性,如果一个人弹钢琴特别好,你和他比较,你觉得自己连音符都分不清,觉得自己很没用,那可能他从小就一直进行了钢琴训练;如果你在叫来一个电工师傅,他连安培环路定理都不知道是什么,他考电机学一定考不过你,但是依然不影响他能比你更好的修好你家的电机,他很清楚这些原理,他只是对不上很多技术名词。

3.以最坏结果来看待问题。
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改变,比如说自然灾害,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学习防灾知识来提高生存可能。所以很多事情存在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,我们再怎么担心也没有,我们万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一切,以最好的姿态来面对,做最坏的打算。就像我现在面临的问题,考研,我要是没考上怎么办,我一直回避去想这个问题,但是这个是客观存在的可能性,如果我不努力,就会出现这个问题。还有临时出现什么问题,改科目了,复试发挥不好啦,院校报低啦,要是讨论可能性,真的是无穷无尽。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学好习,如果出现失误,我会怎么选择?

结果一,我没努力够,初试线没过
结果二,过初试线了,但是有点报高了,复试没过
结果三,过初试线了,正常成绩过了
结果四,初试过了,但是报低了
这是除去客观不能控制因素,大概率会出现的几个结果。

我最能通过主观努力能避免的就是就是结果一,如果出现结果二,我应该坐下来好好想想,我是初试分太低,导致复试淘汰率太高,还是复试没发挥好,或者本科院校太差,如果是这个结果,我一定要回来再看这篇文章,请一定要顶住压力,这时候周围的言语是最伤人的,不要灰心,过去的你会一直支持者你,未来的你需要你,我明白这时候我的压力是很大的,周围人的评价不能阻挡你,别后悔报高了,能进复试说明你的努力过的了,可能还差一把,让别人理解没用,自己做的选择自己负责。在最后的结果出来前,再多的嘲笑也没用。如果是结果三,万事大吉。结果四,其实刚写完结果二,我很害怕,如果院校综合考虑还行,只能说发挥好了,就业也还行,那其实真没啥,不用想着再来一年什么的,别这么傻。但是真的是像现在学校一样,读完出来还是不知道怎么工作,可以想一想高考报志愿,自己没勇气复读,在这四年里面自己的感受,还有其他人对你的看法。这都是活该的,因为客观事实是没问题的,你再说你有能力,证明呢,只是自己认为。其实名头没这么重要,但是没有名头一定不重要。不是是个研究生就行,很多研究生算帮助国家延缓就业了,对自身没用太大意义。

避免结果四的坏情况很简单,往高报是的,但是太高会陷入结果一和二。所以真的要再慎重想一想。
最糟糕的就是结果一,但是结果一是最容易避免的。我必须强制避免结果一,因为我现在没有能力承担结果一。
如果按第三条,首先,我能想到的局面,被别人戳着脊梁骨笑,花着十几万,上了个什么大学,工作工作找不到,还梦着能考上研究生,还不如上大专。父母会让我复读吗?如果能,我要承受的事各个方面的压力,我在家备考,精神状态能坚持下去吗?如果不能,我有能自己支撑自己继续读书的能力吗?如果我去送外卖,打工同时备考,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好好学呢?当然这里是设想,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,我首先根本不知道送外卖什么滋味,我还有时间学习吗?那不考了,怎么工作呢,啥也没干的。

所以这个是我无法承受的结果。我要通过一些手段强制避免这个结果。

1.每日学习时间至少是3个小时,如果有一日晚上有课或者有事情,当天可以减少到2个小时。学习内容不包括课程内容。
2.每周六对当周学内容进行复习,如果频率太低,可以酌情在周三添加一次
3.在25年12月六级考试之前的节假日,可以适当出去玩,但是玩完回来要立刻投入学习
4.每周日对当周学习情况进行汇总,没做到上述内容一次从生活费里面扣50
5.每日必须进行英语单词背诵,缺一天从生活费扣10块
5.去图书馆学习,在学习期间如果出现玩手机情况,出现长时间胡思乱想太长时间,从生活费扣15
6.每日做到晚上12点之后不再玩手机了,如果出现一次从生活费扣10元
7.每周日必须跑步2.5公里,走路也可以,就算随便逛逛也可以。
8.在执行上诉内容的时候,如果出现一些问题,应对其及时调整。
大概问题预测,洗衣和洗澡时间的安排可能太紧,当前学习时间是3小时还可以,但是在执行阶段,要逐步提高。